社科院在职博士解析:产业政策课程如何破解国企改革实操困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改革浪潮中,这句箴言直击体制内管理者的痛点。当《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面铺开,一批地方国企管理者发现:政策理论储备充足,但实操中缺真实案例参考、缺系统方法论支撑。作为财经战略研究院工商管理在职博士的报考者,您是否也常陷入这样的困境?
一、痛点转承:从政策认知到实践落地的断层
知识体系看似完整,实操却举步维艰——这正是多数体制内学员的“最后一公里”障碍。 “项目背景”深刻指出:产业变革迫使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但对地方国企改革而言,如何将“三年行动”政策精神转化为具体实施方案?如何平衡历史遗留问题与市场化转型?这些现实拷问亟需系统化解题思路。
二、破局路径:课程如何直击国企改革深水区
《公司治理与国企改革》研究方向:聚焦股权结构设计、混改路径选择等实操命题;
《产业政策与产业投融资》课程:结合地方城投平台债务化解、产融结合模式创新等真实场景教学;
案例研讨课: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长三角国企科创板分拆上市等为蓝本,拆解改革关键节点。
导师资源的双重赋能
政策制定参与者:如课程师资夏杰长研究员,深度参与国务院服务业改革政策设计,解析政策制定逻辑;
改革操盘手:特邀地方国资委专家参与案例研讨,分享改革中的博弈策略。
研究成果转化直通决策层
学员可申请加入“公司治理与国企改革”课题组,研究成果通过财经院《财经智库》等内参渠道报送政策部门,如2023届学员关于“区域性国资重组”的报告获国家发改委采纳。
三、政策背书:国家智库的独特价值
根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国资发改革〔2023〕21号)中“强化改革人才培养”要求,课程实现三重匹配:
政策时效性:结合2025年改革收官关键节点,解析“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实现路径;
区域适配性:通过财税研究中心的省域财政研究数据,定制化分析不同区域改革痛点;
决策支撑力:基于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研究室方法论,构建“政策-经济-组织”三维评估模型。
2025级社科院在职博士限额招生,详情可咨询在线老师。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