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城市
郑州、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教学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要闻

中国民主是“中国之治”的政治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民主制度的实效由民主本质决定

  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需要看清中西民主及其对于国家治理作用存在的形式和实质的差异。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政治经常热闹非凡,议员们滔滔不绝、唇枪舌剑甚至拳打脚踢,竞选候选人指点江山、针砭时弊、金句迭出,让人目不暇接、津津乐道,一幅充满活力的民主图景。然而,那些政治闹剧,像是一幕幕扣人心弦的舞台剧,牵动着普通民众的眼球,但他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往往纳入不了剧情或者被“留待下回分解”。而看似沉闷的中国政治,却快速改善了田间地头寻常百姓的生活。探究中国之治背后的政治智慧,离不开对中国民主的深度解读。

  民主政治呈现不同的形式,与其制度的本质初衷有直接关系。西方民主机制,无论被哪国采用,往往表现为多元纷争,是因为西方民主的元认识论:民主就是不同群体以规定方式争夺政治权力、赢取公共资源、实现自我诉求的利益博弈过程。基于这一理念,西方民主制度从有产者争夺政治权力的产物,逐步扩展为普通公民均可参与的一套政治规则。西方民主机制保障并鼓励不同利益的发现和表达,这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强化利益分化分歧的机制,对政治整合能力有着极高要求。如果一个社会已经具备基本的政治共识,不同利益之间达成妥协的难度不大,利益博弈的民主制度便能持续运行;否则,政治分化的程度会快速膨胀,一旦冲破政治整合能力,国家就会陷入政治纷争甚至动荡的乱局。

  中国民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这一本质要求中国民主制度的功能是团结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内涵决定形式,宗旨决定制度机制,民主的本质和初衷不同,中国民主的制度机制也就不同于西方民主。在近代以来自身政治实践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中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主制度,并在不断自我完善。

  为团结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的民主制度机制要保障人民的共同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遵循,以保障国家运行服务于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共同利益。国家发展的共识和人民的共同利益,既不是不同利益之间的交易媾和,也不是个别利益、部分利益假以公共名义的伪饰。只有提升人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国家发展方向,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

  西方民主在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利益博弈式民主的缺陷恰恰在于很难形成真正的共识和共同利益。西方民主的利益博弈规则是不同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的竞争决胜,其结果或者是形成权力垄断,即优势地位者的“赢家通吃”;或者是形成利益分享,即不同派别之间通过相互牵制达成交换妥协;或者是陷入胶着战,即长期的程度和形式不同的政治对抗。在这种机制下,社会共识和共同利益往往被忽视甚至成为有意瓦解的牺牲品。

  中国民主保障了人民共同发展

  团结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发展,依据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共同利益治国理政,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客观存在的不同意见和不同利益诉求。中国民主找到了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利益诉求的方法,民主运行平稳有序,蕴藏着鲜活的生命力。

  中国民主的主轴是:访民情、察大势、聚共识、成合力。中国的民主制度机制规则建立了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经常性地了解分析社会各方面的看法意见,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协商,聚合各方智慧,政治决策者据此形成对经济社会形势变化的总体把握,提出得到广泛认可接受的国家发展任务共识和共同目标,制定并实施国家政策。

  相比西方民主中利益群体要想办法“找渠道”自我发声,中国民主非常强调要“到群众中去”,倾听各方意见包括国外的声音。在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关注民情民意的制度化渠道网络,在主动聆听、解读和转达普通民众的心声。中国民主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尊重不同意见,也反对因自己的意见和利益没有得到满足而破坏团结的行为,反对因私废公、假公济私和唯我正确听不进他人意见的作风。这种政治文化,是长期政治实践的结晶,是基于普遍的实践体验而生成的。

  中国民主对待不同意见和不同利益诉求的方法,有效破解了一些政治难题。首先,在利益多元化社会中保持了政治团结,保持和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关系,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政治氛围,有效抑制了不同意见和利益诉求被政治利用裹挟进而相互对立对抗的政治风险。其次,从不同意见和利益诉求中提升共同意志,民主制度运行生成的全局性认识,是符合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它是对各方不同意见和利益诉求的提升性整合,吸纳了民意又超越了民意。在中国民主制度的支撑下,国家政策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便于政策的实施;又能相对超脱,避免被个别利益局部利益束缚,走向固化僵化;并且具备自我纠错功能,通过听取各方意见,准确分析判断国家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政治决策者据此校准对国家形势的认识和把握,正确调整政策,避免陷入主观主义和理念纷争误导的漩涡。

  中国的政治实践表明,这套民主制度是成功的,中国民主发挥了应有的政治功能,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发展提供了持续有效的政治保障。通过听取和汇聚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形成全局性认识,作为国家意志,这一民主形式有效地实现了人民民主。

  中国民主在自我完善中更具活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困难群体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带动和帮扶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在实现共同发展的同时,不同地域和社会群体的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有快有慢,社会的利益分化有所扩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在改变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共识面临着新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包括西方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有益举措,都是中国民主的重要参考资源。有观点认为,中国学习西方民主总是“不到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终将不得不学习西方民主的“精髓”。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中国民主的初衷不同于西方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和运行规则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定性,有不能修改和抛弃的“本”。

  中国民主的“本”是人民民主的性质,旨在维护人民的共同发展。任何学习和借鉴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功能,而不是去弱化这个功能,更不是将之视为权宜之计甚至是非民主的遗毒。例如,人大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一个本质区别是,人大代表不是某个特定群体、行业和地区利益的代言人,他们在人大会议上提出的议案意见,首先要关注人民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从全局角度考虑特定群体、行业和地区的利益。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代表工作的机制创新旨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深入实际、了解真实情况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等优势,促使人大代表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此要改进工作机制措施,选出更合适的人担任人大代表,为人大代表发挥作用提供各方面条件。那种主张把人大代表作为本行业本地区利益代言人的错误观点,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危及中国民主的“本”。

  问题由现实提出,答案来自实践。中国民主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寻找着自我完善的方法途径。例如,进入21世纪以来,新媒体成为中国民众表达观点和诉求的新空间,有别于主流观点的各种观点被新媒体技术激发和放大了,有观点认为中国政治将无法应对这一挑战。技术是工具,中国民主是真实的,能够在新的环境下成长。中国政治体系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收集、分析和回应网络舆情,政府对经济社会问题的知晓广度和回应速度大大提高,而且利用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提升中国的经济活动效率和政府工作效率,成功解决交通不便地区人民掌握信息资讯的困境。新媒体没有造成中国政治的衰落,而是增加了中国民主的功能,成为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服务于中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主政治正本清源,坚决纠正了一些突出问题,不断自我完善,更好地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发展提供着政治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打给您,接听免费!

如何称呼您 :

您的电话 :

意向专业 :